適合院
住宿資訊
優惠情報
網路相簿
鄰近景點
推薦行程
交通指引
選 單
適合院
住宿資訊
優惠情報
網路相簿
鄰近景點
推薦行程
交通指引
嘉義縣民宿126號
半天岩紫雲寺
位在嘉義縣的半天岩紫雲寺創建於清康熙二十一年(西元1673年),於民國三十年(西元1941年)因地震而倒塌,民國三十九年時(西元1950年)重建為現今的樣貌,因「山間之彩雲常現紫色,則繞寺不散」取名為紫雲寺。紫雲寺中主祀神祇為觀音菩薩,並供奉眾多神祇,包括三寶佛、註生娘娘與神農大帝等。紫雲寺為二進帶二護龍的建築格式,共有山門、中庭、正殿、配殿與鐘鼓樓等空間,並有石雕、木雕、彩繪、剪黏、交趾陶與堆塑...
嘉義農場
嘉義農場成立於40年代,早期為安置榮民從事農業生產而設立,後因曾文水庫的興建,因而轉型發展觀光,嘉義農場風光明媚,民國63年蔣中正總統在此設立行館,此行館為全國唯一設立在水庫旁的總統行館。 面積超過40公頃的嘉義農場緊臨曾文水庫風景區,有著得天獨厚的秀麗景致,農場內的自然生態資源更是豐富,珍貴的五大生態─蝴蝶、蛙類、植物、鳥類、魚,其中的大冠鷲、澳洲胡桃林、馬拉加西巨竹、五色鳥、百年黃玉蘭、...
竹崎親水公園
竹崎親水公園位於省道台3線竹崎大橋旁,佔地約十二公頃,公園沿朴子溪而建,規劃有藝術廣場區、親水活動設施區、多功能草坪區、溪岸步道區、卵石遊戲區、階梯廣場、林蔭散步區等,為一座多功能的親水公園,由於竹崎因產竹而得名,因此公園內更特別設立了竹類標本園,收集國內外珍貴竹類高達八十餘種,為全國獨一無二的竹類標本園區。 園區內有兩座吊橋,千禧吊橋全長125公尺,為迎接西元2000年的到來而命名,另一座...
圓潭自然生態園區(圓潭遊客中心)
園區正常開放,部分區域封閉施工。 「圓潭自然生態園區」位於嘉義縣竹崎鄉與梅山鄉交界處(166縣道上),為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及當地居民合力開發的一處新興休憩景點。 園區海拔約一千一百公尺,占地5公頃,由於這裡的原始林相完善、生態豐富,因此園內的步道、溝渠、石壁等設計皆採自然工法完成。初來到此地,您可將愛車停放在園區前方的大型停車場,準備輕裝前往。 「圓潭自然生態園區」設有遊...
奮起湖
奮起湖位於海拔1405公尺的嘉義縣竹崎鄉中和村,奮起湖並不是湖泊,因該地三面環山,形狀有如畚箕,因此取名「畚箕湖」,後來取諧音「奮起湖」,奮起湖同時也是阿里山森林鐵路的中途休息站。 對奮起湖來說「鐵道」與「老街」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早在阿里山公路還沒通車的年代,森林火車是人們到阿里山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從平地上來的火車都必須在奮起湖轉換車頭或休息,當火車抵達奮起湖車站時,旅人們的肚子也差不多餓...
達娜伊谷自然生態公園
位在曾文溪上游的達娜伊谷在鄒族語言中有「忘憂谷」之意,全長18公里的達娜伊谷溪海拔高度約五百公尺,是一座具有生態教育意義的地方,此地是以保育鯛魚為主的生態園區。在這裡不僅有綠水美景的步道,還可以在溪谷中看到成群結隊在陽光照射下閃閃發亮的鯛魚。每天在特定的時間還有鄒族的表演活動與傳統技藝的展現,是一個貼近鄒族文化與宣導生態保育的多功能園區。
天長地久橋
天長地久橋位於阿里山公路起點,沿著台18線,經觸口後約2公里即可看見。 天長地久橋分別為兩座不同的吊橋,高處的為天長橋,底處為地久橋,兩橋橫跨八掌溪,興建於日治昭和12年(西元1937年),而兩橋間的龍隱寺則為信徒為還願所建立的廟宇,廟宇祭祀著是濟公禪師,幾年前連續劇「濟公」也來此開拍。天長地久橋四周景致相當優美,相傳來此的情人們若攜手共渡二橋,便能天長地久、白頭偕老。
頂石棹步道群.雲之道步道
頂石棹步道群由「霧之道步道」、「茶之道步道」、「雲之道步道」、「霞之道步道」、「櫻之道步道」(按照建議步行順序排列)組成,五條步道各有特色,步道不但設施完善且風光明媚,還相當平易近人,因此被登山人士譽為五星級步道,總步行時間需要2-3小時。 「雲之道步道」全長720公尺,雲之道以木棧道及仿木台階為主,早期被稱為杉林步道,因此步行於此彷彿置身於溪頭的杉林之中,步道上有一...
阿里山神木遺跡
「阿里山神木遺跡」原為第一代阿里山神木,於西元1906年(民國前5年)由日本技師發現,曾經是代表阿里山的精神象徵。紅檜巨木樹種,樹齡約為3000年,高達55公尺,樹胸圍23公尺。 1953年和1956年6月7日神木遭受雷擊,樹幹內部起火、中空炭化而後乾枯死亡。1997年山區豪雨不斷,阿里山神木因水份負荷過重及土質鬆動之故,不堪支撐而崩裂,其中三分之一的樹身傾倒於鐵路之...
竹崎公園天空走廊‧花仙子步道
「竹崎公園天空走廊‧花仙子步道」位於嘉義竹崎公園內,與園內的天空走廊同時於2014年7月8日啟用,建造此廊道期間,沒有砍掉任何一棵樹,完全落實環保與綠化。花仙子步道在樹林間交錯,坡道十分和緩,走起來一點也不費力;全長約400公尺,也適合小朋友、老人家或行動不便的朋友前來,也成為遊覽車觀光的必停靠景點;沿途可賞野薑花、杜鵑花,更可遠眺梅山鄉太平,適合生態教學和散步踏青。 貼心提醒: ※公園入...
阿里山森林遊樂區
阿里山森林遊樂區位於嘉義縣阿里山鄉,東臨玉山山脈,與玉山國家公園相鄰,西靠嘉南平原,北界雲林、南投縣,南接高雄、臺南縣,其海拔高度為2,216公尺,面積1,400公頃,自省道台18線(阿里山公路)前往,您就會來到這個熱鬧繽紛的大自然樂園…… 阿里山,在當地有個故事,相傳二百多年前,一位名為阿巴里的鄒族酋長,隻身來此打獵,當他滿載而歸的同時,也不忘分享於族人,並常帶...
頂石棹步道群.櫻之道步道
頂石棹步道群由「霧之道步道」、「茶之道步道」、「雲之道步道」、「霞之道步道」、「櫻之道步道」(按照建議步行順序排列)組成,五條步道各有特色,步道不但設施完善且風光明媚,還相當平易近人,因此被登山人士譽為五星級步道,總步行時間需要2-3小時。 「櫻之道步道」位在頂石棹旅客服務中心旁,長度僅有130公尺,是步道中最迷你的一個,從起點就能看到終點。「櫻之道步道」均為木板階梯,步道旁遍植昭和櫻及...
幾米星空童話小木屋
「幾米星空童話小木屋」為幾米繪本改編電影『星空』的拍攝場景,經縣府爭取保留後,將原拍攝造景移至奮起湖旁,並於2011年12月中開放參觀。藍色古拙的小木屋,搭配周邊的百年肖楠林,呈現夢幻的浪漫氣息,遊客還可進入小木屋內,欣賞原汁原味的拍攝場景並拍照留念,體會繪本及電影中的童話世界。
仁義潭
仁義潭水庫於民國七十六年六月竣工,集水面積約為3.66平方公里,水源引自八掌溪,為離槽式的土石壩,年供水量為五千兩百萬公噸,主要為供給嘉義縣市的用水。除有儲水功能之外,也具有觀光的效益,仁義潭水庫湖面波光粼粼,還規劃有8.9公里的環潭公路,並設置涼亭與長椅等供民眾休憩,是假日休閒貼近大自然的好去處。
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觸口遊客暨行政中心)
「阿里山國家風景區」橫跨番路、竹崎、梅山、阿里山等四鄉鎮,面積高達4萬一千多公頃,包含「天長地久橋」、「牛埔仔草原」、「隙頂農業生產休憩園區」、「頂石棹步道」「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奮起湖」、「半天岩」等知名景點,擁有絕美的自然山巒景色,夏季氣溫涼爽,秋冬可賞雲海,一年四季的高山小火車與燦爛日出吸引眾多旅客慕名而來。 「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位於番路鄉觸口龍隱寺前,...
頂石棹步道群.茶之道步道
頂石棹步道群由「霧之道步道」、「茶之道步道」、「雲之道步道」、「霞之道步道」、「櫻之道步道」(按照建議步行順序排列)組成,五條步道各有特色,步道不但設施完善且風光明媚,還相當平易近人,因此被登山人士譽為五星級步道,總步行時間需要2-3小時。 「茶之道步道」全長1030公尺,是五條步道中最長的一段,銜接「霧之道步道」的後段竹林,「茶之道步道」前段仍位於竹林中,但陽光...
龍隱寺
嘉義境內的龍隱寺主祀李修緣師父,也就是俗稱的濟公禪師。龍隱寺中的濟公禪師原為邱氏家族家中供奉的神像,後經托夢告知欲在此地行醫濟世,因許多民眾受濟公禪師顯化,眾人捐獻還願繼而創建龍隱寺。寺廟前有座重達三千多公斤的手造天公爐,兩層樓高的廟宇也有許多精緻的雕刻、彩繪與交趾陶裝飾,色彩豐富又不失莊嚴。龍隱寺管理委員會將信眾所捐獻的香油錢實際回饋於鄉里,贊助義警巡守隊、補助弱勢團體經費以及用於救災等,相當受...
情人公園
嘉義縣大埔鄉有一座情人公園,位在曾文水庫的湖邊,園區內草木扶疏景色優美,傳說只要情人一同走過心型拱門便能有好結果。公園內種植有麵包樹、阿勃勒與非洲臘腸樹等,每到五、六月時阿勃勒樹上一串串的金黃花鈴搖曳生姿,搭配上曾文水庫的湖光水色相當迷人。桂花園中種植約兩百株的桂花,中秋時節一朵朵的小花盛開,瀰漫著濃厚的香氣。
茶山部落生態公園
茶山部落生態公園以原住民文化為主題,除了有原住民文化之外,這裡彷彿是大自然的縮影,溪水中有魚蝦悠游,蝴蝶與蜜蜂在空中飛舞,還有可愛的羊與鹿。來到茶山部落生態公園一定要品嚐苦茶油、竹筒飯、愛玉、芋頭和百香瓜等農特產,以及品茗茶山上特有的有機茶葉,保證讓您回甘不已!
大凍山國家步道
海拔高度1976年的大棟山國家步道位在奮起湖風景區內,是一處於民國七十五年時闢建的登山步道,近年來更陸續設置涼亭與導覽解說牌,成為完善的國家步道公園。步道有多處登山口,並有三種不同路線的步道,民眾可依造自身的體能狀況來選擇。步道的最高處有三百六十度視野的景觀亭,可俯瞰玉山、草嶺與曾文水庫的美景,沿途也有許多優美的景致,包括擁有貝殼化石的明月窟、宛如流星雨般的流星崖以及石獅象、石星花等鬼斧神工般的自...
隙頂風景區
早期此地的原住民從兩座山谷的狹隙進出諸羅城(嘉義舊稱),因此這裡就被稱為「隙頂」,是一處擁有絢麗雲霞的山岳風景區,這裡也有種植許多茶葉與蘭花等高冷蔬果植物,是阿里山主要的茶葉產區。隙頂風景區擁有海拔1150公尺雲霧繚繞的象山,可俯瞰嘉南平原、曾文水庫與玉山主峰的二延平山步道,以及傳說只要情侶走過便能白頭偕老的天長、地久橋,眾多景點等著您來細細探訪。
慈雲寺
「慈雲寺」座落於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內,為台灣最高佛寺之一。紅簷綠瓦的獨特建築建於1919年,有別傳統寺廟,仿似回式建築。寺內主供釋迦牟尼佛和觀世音菩薩(觀音佛祖)。供奉已有千年歷史的釋迦牟尼佛像,外為銅鑄、內為金砂,原是泰國國王於1918年贈與日本天皇,後因日皇認為玉山高於富士山,特轉贈安奉於阿里山。寺內主殿左右各建有魚池,池內錦鯉體型碩大,色彩鮮艷,為慈雲寺的一大特色。
石硦林場
石硦林場位在嘉義的天望崎自然教學園區,園區海拔高度約在三百公尺與六百公尺之間,是一座森林面積達三十多公頃的自然生態區。石硦林場屬於亞熱帶闊葉林,擁有豐富多樣的植物種類,包括有地被植物、桃花心木、樟樹、杜鵑與鳳仙等,還有台灣藍鵲、綠繡眼與朱鸝等鳥類棲息於此,不妨走上原木步道,細心留意沿途的解說牌,徜徉在大自然的環抱之中。
奮太古道(糕仔崁古道)
「奮太古道(糕仔崁古道)」位於嘉義縣竹崎鄉,為早年連結奮起湖與太和、瑞里間的主要通道,更可和瑞太古道連接。舊時,鄰近的梅山、太和山區農民皆需挑著竹筍前往奮起湖販售,木炭、香末、木耳、香菇、山棕、苧麻等物產也都是以此往來。相傳當時有位農民因好賭將賣竹筍所得全數輸盡後,沒有錢可吃飯,因此偷吃店家所販賣的糕仔餅,被店家抓到後,不忍送官府,便要求他修築一條步道以方便太和與奮起湖間居民往來,步道完成後當...
頂石棹步道群.霧之道步道
頂石棹步道群由「霧之道步道」、「茶之道步道」、「雲之道步道」、「霞之道步道」、「櫻之道步道」(按照建議步行順序排列)組成,五條步道各有特色,步道不但設施完善且風光明媚,還相當平易近人,因此被登山人士譽為五星級步道,總步行時間需要2-3小時。 霧之道步道全長800公尺,原本是做為當地居民採收、運送番薯、蒲葵(棕櫚)、竹筍等經濟作物的必經小路,原名為頂石棹步道。步道入口即...
牛埔仔休憩園區(18號愛情絲路)
「牛埔仔休憩園區(愛情絲路)」位於台18線上33公里處,靠近觸口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欣欣水泥廠的正面對。廣袤無垠且綠意盎然的牛埔仔草原,是進入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的前哨站,更是近年來新興的旅遊景點。 綠油油的草原放置了一個純白色的大禮盒,半層樓高的盒子裡還有一顆火熱的愛心,這是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特地針對牛埔仔休憩園區所規劃的裝置藝術。共六件的裝置藝術都以「愛情」與「阿里...
石頭公公園
石頭公公園位於半天岩山的祈福步道上,形狀有如馬鞍,古時候有馬鞍石之稱,因為此石位於半天岩紫雲寺的龍脈之上,當地人便尊稱其石頭公,為龍脈的守護神。此地設有小型停車場、觀景涼亭與洗手間,旅客可在此休息,欣賞美麗風景。
綠盈牧場
位在嘉義縣的綠盈牧場於民國七十六年成立經營,以「綠水盈然」做為園區環境的目標,並且堅持「高品質的鮮奶來自健康的奶牛與衛生的環境」的原則,現今已是台灣知名的觀光牧場。在綠盈牧場裡可以看到草地上的乳牛,餵小牛喝奶,另外也設有烤肉垂釣區與兒童遊戲區,還有多項DIY體驗,包括製作鮮奶凍與鮮奶餅乾,相當適合家庭假日休閒踏青。
豐山果園
位在嘉義縣的豐山生態園區創立於民國六十四年,原名為「豐山果園」,民國九十三年改為「豐山生態園區」,園區主人栽種果樹將近有四十年的歷史,早期主要為種植葡萄柚,現在則以在台灣較為少見的水果為主,像是樹葡萄、紅毛丹、樹番茄與太平洋榅桲等,而又以黃晶果(黃星蘋果)最為罕見,園區中也種植多種樹種,像是刺蔥樹與辣木等。豐山生態園區為免費入場,還可以預約生態解說,是適合家族踏青與學生團體戶外教學的園區。
奮起湖文史陳列館
「奮起湖文史陳列館」原為日據時代的日警官舍,於2005年改為文史陳列室並正式啟用,傳統的日式木造建築,以奮起湖的「前世今生」為陳列主題,展示仿古蒸汽火車頭、鐵道、鐵路風燈、三色號誌提燈、鐵路專用電話、電器路牌閉塞器、烏龍茶固定器、火車餅模具、便當盒等森林鐵道文物及舊時的民生器物,展現奮起湖山城的發展歷程。
神木車站
「神木車站」設立於1914年,舊名「御神木驛」,而後改名神木站。車站海拔標高2138公尺,位於阿里山鐵路第三分道,為阿里山森林鐵路阿里山線、神木線之鐵路車站。以木造車站、島式月台和候車亭組合而成,為特殊的折返式車站。
獨角仙休閒農場(靈基牧場)
獨角仙休閒農場也就是靈基牧場,是一座大規模的乳牛牧場,園區中有兔子、馬、鴕鳥、蝴蝶與山羊等動物,集合知識、生態與育樂性,達到寓教於樂的功能。除了豐富的自然生態之外,還有最為著名的獨角仙生態館,因牧場主人創造零污染的優質環境吸引了許多獨角仙棲息,可惜獨角仙因車輛的影響而造成傷害,牧場主人將死亡的獨角仙做為標本保存,並打造了獨角仙復育室,為牧場增添新的焦點。
迷糊步道(米洋溪步道)
迷糊步道又稱米洋溪步道,位於阿里山公路(台18線)66公里處,全長有2.3公里,因為是從「米」洋溪走入「湖」底,所以當地的鄒族村民取為迷糊步道。迷糊步道沿途竹林茂密,綠意盎然的步道風光讓人沉醉,且步道上建有許多小橋、涼亭,步行疲勞時稍坐片刻,還可傾聽潺潺流水與鳥語蟲鳴,悠閒舒適的氛圍引人入勝。步道的南側出口位於阿里山戶政事務所旁,附近有相傳是早期全水湧現之地–獸泉,或再繼續前行可經過樂...
二延平步道
「二延平步道」位於阿里山公路53.5處,入口即有觀景平台,原有的步道全長約800公尺,來回路程約50分鐘,為早年山上居民開墾闢建。而後步道經過新增,從原步道終點涼亭,再往上闢建登山木棧道,沿途可賞竹林、奇石、茶園景緻,還可俯瞰嘉義平原、仁義潭水庫及蘭潭水庫及曾文水庫,更有機會看到雲瀑、雲海,夕陽等佳景。
奮起湖車庫
舊時奮起湖為阿里山鐵道中的最大站,也是阿里山蒸氣火車頭上山、下山的交換站,「奮起湖車庫」原為火車頭休息的地方,而今其原有功能不在,轉型成為蒸氣火車展示館,並於內部展示舊款已退任的蒸汽老火車及舊時的鐵道用具,讓民眾可貼近觀察並拍照,成為奮起湖的觀光景點。
吳鳳紀念公園
吳鳳紀念公園位在新中橫公路旁,外觀為傳統的閩南式建築,園內則是中華樣貌的庭園造景,庭園的牆上有著多種圓形、葫蘆型與八角型的通道口,相當具有巧思,整座建築為國際級的建築師漢德寶教授所設計。這裡立著刻有「義人吳鳳殉難處」的石碑,還有吳鳳生平的事蹟雕像,是民眾到嘉義時可休憩的景點。
樹靈塔
「樹靈塔」建於1935年(民國24年)。舊時日本人大量砍伐阿里山千年神木,不少伐木工人罹患怪病而死亡,並發生多件怪事,日人認為是樹靈作崇而心生不安,因而興建樹靈塔以祭祀樹靈。樹靈塔底層的六層環狀物,代表被砍伐的神木年輪,每層環狀物代表五百年,總共加起來有三千年的歷史,由此可見當年林木的壯觀景象。
小笠原山
「小笠原山」位於祝山稜脈的末端,海拔高達2488公尺,為紀念1904年10月首度探勘至此的日籍技師小笠原富二郎而以其姓命名。 「小笠原山」為阿里山新八景之一,民國94年11月觀景平台興建完成,可賞日出、日落、夕陽、彩霞及星象。更享有360度的遼闊視野,可眺望阿里山山脈、玉山群峰、中央山脈三大山脈,及塔山、對高岳、萬歲山、嘉南平原及陳有蘭溪等地景。
木蘭園
「木蘭園」位於嘉義縣阿里山鄉的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內,座落於森林浴步道內,原為飼養梅花鹿的梅花鹿園,後改種木蘭而得其名。木蘭因花香如蘭而有「杜蘭」之稱,又因花型如蓮又有「木蓮」之名。園內木蘭種類繁多,包含洋玉蘭、紫玉蘭、日本辛夷(白色花朵)等多種品種,一年四季可見綻放的木蘭花。
阿里山巨木群棧道
第一代阿里山神木遭雷擊放倒後,林務局整理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內的38株巨木,並搭建棧道(阿里山巨木群棧道)連結此區的巨木和原本的阿里山神木,併稱為阿里山神木群,樹種皆為紅檜,並成為阿里山地區的新旅遊的地標。
千歲檜
「千歲檜」位於海拔高約2215公尺的阿里山香林神木附近,為一棵雙叉的紅檜巨木。樹齡約為2000年,樹高35公尺,樹胸圍11公尺。日治時代的林務官認為其樹形看似雙手高舉大喊萬歲的姿態,而命名為萬歲檜。直至1976年光復後,副總統謝東閔先生巡視阿里山,認為萬歲檜只有兩千年樹齡不應取名萬歲,而改稱為千歲檜並沿用至今。
吳鳳廟
位在嘉義縣的吳鳳廟早期稱為「阿里山忠王祠」,創建於清嘉慶二十五年(西元1820年),正殿供奉著吳鳳公的神位,並且懸掛有「人必有勇」的匾額,左側為吳鳳史蹟陳列室,後殿則為吳鳳成仁的事蹟,目前樣貌是於民國四十年時擴建後的模樣,為國家三級古蹟。吳鳳廟的建築主體精緻,外牆以朱紅色為底,石雕與剪黏皆具有水準,歇山式屋頂與燕尾式屋脊都相當華麗。
阿里山車站
「阿里山車站」為阿里山森林鐵路的鐵路車站,連結阿里山線、眠月線、祝山線、神木線,更為阿里山線(主線)、'眠月線、祝山線的總站,亦是目前阿里山林鐵唯一設有電梯的車站。 1976年沼平發生大火,聚落全毀。政府選定第四分道設置阿里山車站。集集大地震後原中國宮殿式站房毀損拆除;目前運作中的站房於2007年9月13日正式啟用,以木構造為建築主體,月台上木質微彎半拱的木柱...
香林神木
「香林神木」舊名光武檜,由前台灣省主席黃傑命名,因推算其落地發芽的時間約為東漢光武帝年間而得其名。2007年1月1日,繼阿里山第一代神木於1956年因雷擊而死亡後,於2007年被選為第二代神木並改名為「阿里山香林神木」而廣為人知。
阿里山三兄弟
「三兄弟」與四姐妹同位於姊妹潭旁,為自然生成的二代木;三株檜木並列生長於砍伐後的紅檜樹頭之上,有如兄弟般挺拔,而有此美稱。
山羊古道
山羊古道位於阿里山公路48.1公里處,登山口設有山羊的雕塑品與景觀台,可遠眺山巒與雲海的美麗景色,步道為環狀型步道,全長共有3.579公里,行走時間約需要1.5小時。因步道中途有大坍方,且濕雨季節路上有螞蝗,所以行走時須多加小心並注意防滑。
永結同心
「永結同心」位於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內,鄰近姐妹潭。兩棵老檜木的樹頭及樹根在大自然巧奪天工的雕琢下,巧妙地連結成一個心形圖樣,是情侶們來阿里山絕對要拍照留念的景點。
姐妹潭
「姐妹潭」為兩個大小不一的高山湖泊,外圍築起全長180公尺的環潭步道。姐潭略呈長方形,佔地約60坪。湖上設有兩座以檜木大樹根頭為基座而建造的相思亭,並以木橋和岸邊相聯結;妹潭略呈圓形,佔地約20坪,潭水清澈無波,宛如明鏡,是阿里山森林風景區的重要景點。相傳兩位山地姊妹追求愛情不果,相偕投湖殉情,因而得名。
阿里山博物館
「阿里山博物館」位於森林遊樂區阿里山工作站附近,為一棟以檜木興建的木結構建築,原址本為高山博物館,原建於民國元年,而後重新整建,以鄒族文化博物館的型態展現,並於2009年重新開放啟用。內部委由阿里山鄉來吉部落設計,展示阿里山早期開墾時間的機器用具、高山動植物標本,以及鄒族各部落傳統服飾、生活器物和雕刻藝術等物品,帶領遊客了解鄒族人文風情。
金豬報喜
「金豬報喜」位於姊妹潭附近,原為遭砍伐的千年巨木所遺留下來的樹頭,後經大自然雕塑形成特殊的天然造型,外型酷似一頭豬,唯妙唯俏的金豬外型,加上傳奇故事和想像,成為獨特景點。